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 > 正文

格力追美的,半年差了1000亿

来源:市界 时间:2023-09-08 21:54:33

上半年营收创新高,净利润未回高点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格力电器在8月最后一天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就是“各方面都在恢复,但多项数据暗藏玄机”。

先来看整体收入和净利润表现——上半年分别为997.9亿元和123.5亿元,前者创下历史新高,但同比增幅较小,仅为4.16%,后者保持14%增长,但仍未达到2018年和2019年的水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样的增长并没能跟上市场的脚步。

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2023年上半年出现罕见的高温,受此刺激,房地产行业虽然依然低迷,但国内家用空调的销量和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2.72%和16%,大幅高于格力整体收入和空调收入增幅。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落后于市场的格力电器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掉队。最新数据显示,进入2023年《财富》500强的门槛为2251.65亿元,而格力2022年全年收入为1901.51亿元,还有一定差距,此前的2019年到2022年,格力电器在500强的排名也已经从414位滑落至487位。

从收入构成来看,格力电器今年上半年997.9亿元收入中,占比超过1%的业务,包括贡献70%收入的空调业务,贡献2.92%收入的生态农业与绿色能源服务(主要指格力钛旗下包括公交车、储能设备等产品),和贡献2.18%的小家电业务(包括冰箱、风扇、热水器等家电产品)。

除此之外,工业品和其他业务合计贡献23.6%的收入,其实是相当“惹眼”的一个存在。

其中少量的工业品业务主要包括压缩机、电机、模具等,属于To B类业务,其他业务则以集中采购上游原材料为主,主要是为了起到批量采购、压低价格的作用,采购后转手卖给上游加工企业,只有2%左右的毛利率,从财务角度来看主要起到扩大收入规模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23年上半年格力电器整体收入创下新高,但如果扣掉几乎不赚钱的“其他业务”,那么剩余总收入其实还未回到2019年上半年的水平,单看空调业务收入,更是不及2018年和2019年。

和自身比较之外,横向对比格力电器与老对手美的集团,更能理解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什么。2023年上半年,相比美的集团1977.96亿元的总收入,格力整整少了980.06亿元。

更公平一些,如果扣除两家公司的“其他收入”,那么格力则已落后美的1009.69亿元,是两家公司有史以来主营收入出现的最大差距。

那么这1000亿元都差在哪了?

空调业务方面,格力从2020年开始处于下风,近三年差距不断拉大,半年报差额已经扩大至220亿元;小家电领域,2023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只有21.77亿元收入,美的集团则以681.36亿元收入领先30倍。

家电之外,格力电器的工业品和绿色能源、智能装备几块业务在2023年上半年共创造了87亿元收入,是美的集团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收入规模的一半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都在To B的自动化、智能生产方面发力,但路径有所不同。

从半年报表述来看,格力电器更强调压缩机(空调核心器件)、电机(电器动力来源)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和质量,但美的集团更强调面向医疗、娱乐、消费领域的不同场景整套解决方案。

如果区分国内外收入,扣除“其他业务”后,格力电器10年前的国内收入其实就落后于美的,但差距微小,一直到2023年半年报差距已扩大至475亿元,为历年之最,相当于格力只有美的的59%。

差距更大的是海外收入。两者差距从2014年上半年的185亿元扩大至2023年上半年的677亿元。格力目前海外收入只相当于美的集团的16%。

至少从规模上看,格力电器在空调、小家电和多元化业务方面,确实已经全面落后于美的集团,且差距也跨越至一个新高度。

经销商反水“后遗症”

整体业绩之外,2023年半年报还能看出一系列微妙的变化,或与格力电器去年遭遇部分经销商“反水”有关。

2023年上半年格力电器销售费用同比增幅高达71.01%,半年报显示主要是产品安装维修费增长所致,但当期空调收入仅同比增长1.82%,两者间形成鲜明反差。

虽然从绝对值上看,上半年84.1亿元的销售费用并不是历年半年报中最高的,但翻阅历年财报,像2023年上半年这样,因为安装维修费导致销售费用大涨却是第一次。

作为空调领域龙头,上半年突然因为质量问题出现维修费大涨的概率不大,所以更大可能是安装费大幅增长。但为什么空调只多卖了2%不到,销售费用却因为安装费大涨71%?

事实上空调的售后业务一直由分布全国的经销商负责,他们同时管理着对应区域的空调销售业务和包括安装、维修在内的售后业务,发生安装服务时,经销商会向空调厂商收取一定费用,另外也会根据情况向客户收取高空作业费、材料费等等。

2022年9月,格力与河北地区经销商闹翻,后者公开了一份《告知书》,描述了珠海格力总部关停河北格力公司售后服务管理权限的一系列内情,以及格力珠海恒格接管该地区售后服务后,对维修点提出销售业绩任务、改变河北格力过去提供免高空费、免打孔费等优惠政策等等。

双方分道扬镳后,格力电器在河北地区寻找的新经销商浮出水面——天眼查显示,《告知书》中所述的格力珠海恒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此前股东是珠海恒格贸易和江苏塞夫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今年5月份后者退出,厦门赛夫贸易有限公司成为新股东。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塞夫绿色食品历任股东中曾出现过刘强东和章泽天的身影,但二人在2020年退出股东之列,新股东厦门赛夫贸易的法人代表和江苏塞夫绿色食品一样,都是左玉洁。

从公开信息来看,左玉洁与京东颇有渊源,其过去曾就职于京东,目前仍担任润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后者是京东酒世界的运营方,京东酒世界又是京东投资的全渠道酒水零售企业。

除了销售费用大涨71%,结合2023年6月末格力电器合同负债(即经销商支付的预付款)大涨79.7%至289.72亿元,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入同比增长40%至1279亿元,可以考虑是因为重要的经销渠道发生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即新晋经销商有较大规模的进货需求,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和合同负债,同时对应区域售后服务体系发生变化,导致安装费有所增长。

除此之外,综合考虑上述指标,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即延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货物已经发给经销商,收到了货款,并且在经销商销售后完成了安装,但格力电器因为某种原因并未与经销商结算这部分货款,导致在账面上还体现为合同负债而非收入,但已经发生的安装费用因为需要计入对应期间,所以已经体现为销售费用,这才出现收入与销售费用增幅差异巨大的情况。

不管是哪种情况,大概率都与经销商变化有关,也可视为2022年格力电器重要经销商“反水”的后遗症。

格力依然有自己的优势

即便整体业绩落后于美的集团,2023年半年报也有众多指标受到经销商变化的影响,但从许多数据来看,格力依然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是账上充裕的现金。

2023年6月末,格力账面现金及理财约达到2000亿元,比美的和海尔账面上所有现金和理财加起来还要多,但也要注意其中有642.19亿元属于受限制的资金。

与此同时,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毛利率,在2023年上半年重回35.69%的高水平,同期美的集团空调毛利率只有23.29%,海尔智家则是28.62%,这与格力更专注于空调导致的整体资产运营效率更高有关,也因为集中采购原材料获得一定成本优势,当然也是其品牌溢价的直接体现。

如果对比人均创收、人均创利,2022年格力电器都是最高的。也因为这样,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上半年总收入虽然有近1000亿元的差距,但净利润相差不过60亿元左右,收入比格力电器高出32%的海尔智家,净利润也只有格力电器的73%。

这些都指向格力电器的一个最大优势——即在空调业务这个既定领域内,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赚到更多的钱。

但“用脚投票”的资本市场,之所以只给了格力电器相当于美的集团当前一半左右的市值,说明仅仅在一个领域拥有强悍的赚钱能力,是不够的,营收规模也很重要。

相比之下,美的集团选择的似乎是另一条路径。

10年前,美的集团就开始布局多品类家电及海外业务,虽然在某一阶段出现产品线条杂乱和人员冗余的情况,但可以通过必要的简化和变革得到改善,更长远的意义在于拓宽了可能性,也在相关赛道拥有更大的先发优势。尤其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这样的优势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发展。

格力电器也并非不想拥抱多元化、寻找第二甚至第三曲线,只是这些年的探索并不顺利。相对传统的思维淹没了早期智能手机项目,押对了新能源大赛道却选择了不靠谱的银隆,小家电业务也因为进入太晚而进展缓慢,更不要说采取保守策略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海外市场。

有意思的是,就像美的集团在大家电之外,已经发展出多个业务板块作为后续增长动力,何享健也早早退休,选中了方洪波作为接班人。反观格力电器,接班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69岁的董明珠也依然与品牌IP紧紧绑定,活跃于台前。

从管理层年龄来看也能看出两者的不同。格力电器16名董监高(一人未查到信息)平均年龄57岁,且其中年薪高于500万的只有董明珠一人,2022年薪酬1142万元。

相比之下,美的集团22名董监高平均年龄50岁,500万年薪以上的有8人,其中董事长方洪波2022年薪酬1130万元,海尔智家21名董监高平均年龄则为52岁,无人年薪高于500万。

即便只考虑空调业务,格力电器后续维持个位数的增长并非难事,形容其为一家相对稳定、扎实的制造业也无可厚非,但要突破已有局面,重新跟上时代的节奏,格力显然还要继续寻找自己的可能性。

作者 | 林夏淅

编辑 | 刘肖迎

运营 | 刘 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