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发文任务#
由于防空、制导武器的发展,从60年代开始轻型、中型轰炸机在战场上的生存状况变得愈发艰难,单独出动已很难完成任务。而随着喷气式发动机的发展,此时的战斗机已具备可以媲美早期轰炸机的能力,无论是在航程还是载弹能力上,对于低烈度的战术轰炸任务已“驾轻就熟”,所以在当时很多国家认为与其让战机护航飞行速度缓慢且目标巨大的轰炸机还不如直接研制战斗轰炸机来得划算。也就是从这时起,战斗轰炸机在战场上的地位开始上升,逐渐成为了现代战争中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资料图片)
60年代美国军队开赴南亚,在这场持续了近10年的战争中战斗轰炸机、对地攻击机开始被广泛应用,地面部队在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下可以更加从容地开展大规模行动,战斗轰炸机也成为了地面部队的开道先锋。 有鉴于此,苏联在这个时期也开始重视起战斗轰炸机的发展,尤其是对具有短距离起降的飞机非常感兴趣。
不过此时苏联装备的主力战斗轰炸机苏-7最不擅长的就是短距起飞。不仅如此,这款飞机对跑道的要求还特别的高。这显然不是苏联人想要的战斗轰炸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50年代入役的苏-7在性能上已经开始落后了。为此,军方开始要求升级这款“老旧”的战机以应对当前的局势,而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在苏-7的基础上改装,并且要成本低、时间快。
苏-17战斗轰炸机:
在美苏疯狂扩充核军备的50-60年代,双方都不能确保一旦开战,空军基地的混凝土跑道还能正常使用。除了大力发展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外,大力缩短起落距离、降低起落速度也是在残余跑道和滑行道上继续起落的主要技术手段。
20世纪60年代初,苏-7是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轰炸机,也广泛出口到第三世界的盟国。但作为战术支援飞机,苏-7的低空低速性能不够好,起飞、着陆速度太快,滑跑距离太长,对跑道要求太高。苏-7的这些问题来自于大后掠翼。
设计人员起初想通过为苏-7增加火箭推进器和减速伞的方式来缩短起降距离。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火箭推进器的携带和维护保养问题对于地勤人员仍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并且在野战环境下很难保证有时间为所有的战机都加装上这种助力设备。所以这个计划仅仅进行了几次试验之后就被放弃了。理想情况下,变后掠翼可以完美地解决速度、航程、机动性、起落性能等依靠单一后掠角难以面面俱到的问题。这是变后掠翼的动力。
苏-17
苏联与美国是率先在可变后掠翼技术上展开竞争的国家,可变后掠翼技术可以使战机在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下,通过调整机翼的角度来获得更高的速度和更佳的升力。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拥有低空突防能力的战机,多数都是执行对特定高价值目标执行打击的战斗轰炸机/战略轰炸机,因此采用可变后掠翼技术的战机,多为战斗轰炸机机和战略轰炸机,而美苏就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美国最先在1967年服役了F111战斗轰炸机,苏联则稍晚些,在1970年推出了苏17攻击机。是苏联起源的第一个可变后掠翼战斗机。
F111战斗轰炸机
1964年,联空军下达将苏-7改进成变后掠翼的要求,苏霍伊马上得到新从生产线上下来的一架苏-7BM改装为S-22I原型机,“I”表示可变翼的意思,用作改进的平台。苏霍伊的使命不是不计代价设计一架全新的飞机,而是尽可能保持苏-7的简单和有效,以尽快形成实战能力,因此只把主起落架外侧的外翼段改为可变翼,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苏-7的原始设计,还能减小可变翼变化时带来的重心偏移问题。
苏-17
1966年8月2日,S-22I在弗拉基米尔·S·伊柳辛的驾驶下首飞,这也是苏联可变翼飞机的首次飞行。1967年7月9日绘着蓝色闪电的原型机在莫斯科多莫杰多沃航空节上公开露面,北约给分配了“装配匠-B”的代号,西方媒体猜测该机的编号可能是苏-7IG,并认为S-22I只是一种用过时苏-7改装的可变翼验证机。1967年11月,S-22I获准在共青城量产,生产型编号苏-17。批量交付在1969年开始,在苏-7停产前还平行生产了一段时间。算上改进型和出口型,生产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
苏-17攻击机变后掠翼的基本概念并不复杂,但这样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也带来了革命性的难题。包括:变后掠铰链和机翼结构强度,机翼后掠角大范围变化时的配平阻力,机翼油箱容量和翼下挂架与外翼段长度限制等等,其中最复杂的是后掠角和速度和飞行状态的匹配。后掠角按速度和飞行状态无级调节可以达到最优匹配,但控制律复杂,需要大量的测试和优化。
控制律的实现也复杂,需要复杂可靠的电子控制系统,这对还处在机械控制年代的苏霍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出于综合考虑,苏霍伊只把翼展的一半做成变后掠翼,从原主起落架以内的翼段为固定的。后掠角在30度、45度、63度三个位置上由飞行员根据飞行状态手动固定。这样虽然是历史上最半吊子的变后掠翼,但最大限度地简化了复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极大地改善起落和中低速性能的目的,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苏-7的生产线。
苏-17
苏-17攻击机继承了苏-7战斗轰炸机的坚固耐用和良好的低空操控性,成为前苏联空军真正的战术打击飞机。苏-17机身为全铝合金制成,可变后掠翼有三个角度可用分别是30°、45°和63°,其中30°适用于起降过程,45°用于巡航状态,63°为高速飞行状态时使用。由两部GM-40液压马达控制。
苏-17
动力方面,该机配备了AL-21F-3涡扇发动机,开加力后的推力可达109.8千牛。该型发动机的来历也比较传奇,据悉在当年的越战中,苏联人将被击落的F-4战斗机的发动机拆运回国,对其装备的通用J79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进行逆向仿制而得。AL-21F-3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苏联当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能力,其不仅推力大,燃料消耗少,而且体积也比苏联装备的大多数同等级发动机要小得多。
F-4战斗机
苏-17攻击机的航电经过全面更新,包括新型无线电和导航系统、SPO-3“警笛-10”雷达告警接收机、RV-5雷达高度表、SAU-22飞控系统(具有自动起降和飞行功能,还能与上仰投弹瞄准具交联)、能同时兼容水平和俯冲轰炸的光学瞄准具。苏-17后期批次换装更先进的SAU-22-1飞控系统,能与RV-5雷达高度表交联实现200米低空的地形跟踪飞行。
苏-17攻击机的可变翼下方没有挂架,4个挂架都安装在翼套下方,外侧两个是可以挂副油箱的“湿”挂架。苏-17保留了苏-7的两个机腹挂架,挂架总数6个。除苏-7的所有武器外,苏-17还能挂载新的SPPU-22-01机炮吊舱,该吊舱内置一门GSh-2-23型23毫米双管机炮,奇特的是机炮可向下偏转,飞机在平飞中也能扫射地面,吊舱可以朝向也可以朝后挂载。而在苏-17M3型上,武器挂架增加为8个,到了苏-17M4型上为10个。可以携带的弹药包括100、250、500公斤的各式非制导炸弹,R-3R/60/73等型号的空对空导弹,Kh-23/25/29空对地导弹及火箭吊舱等。
Kh-23空对地导弹
Kh-25/空对地导弹
Kh-29空对地导弹
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该机进行了多次现代化升级,同时也衍生出了多个版本的型号,包括苏-17M、苏-17MKG、苏-17R、苏-17M2、苏-17UM、苏-17M3、苏-17M4以及出口型号苏-20/22等。
苏-17M3
苏-17M4
苏-17B是苏-17的原型机,是在苏-7的基础上个修改外翼段而成的,外翼段改成后掠角可调的活动翼,长4米。发动机没有换,仍然保留AЛ-7Ф-1涡轮喷气发动机。与苏-7相比,其起落性能有所改善,但总的性能提高不大。
苏-17C以“装配匠”B为基础的改型,是前苏联空军主要的单座战斗轰炸机。1971年工厂全面从苏-7转产苏-17,该机获得了北约代号“装配匠-C”,到1973年停产时共制造了224架。小批苏-17经过航电降档后被紧急援助埃及,编号苏-17K。
苏-17D 1976年年底开始在前苏联空军的前线航空兵部队中服役,主要的改进有:前机身加长了0.25米,增加了机头下电子舱,以装多普勒导航雷达,激光测距仪装在进气道分流锥内。电子设备有CPД-5M雷达测距仪,红外扫描设备和雷达告警接收机。该型装AS-X-10光电制导导弹。
苏-17E串列双座教练型,基本上与苏-17“装配匠”C相同,但机翼前面的整个机身稍下垂,以改善后座视界。左翼根机炮取消,背鳍加高,估计能额外装载燃油。
苏-17UM:“装配匠”G,双座型,具有作战能力,垂尾较窄且加高了,顶端平直;腹鳍较短,可拆卸;仅右侧有机炮;装有激光寻的器。
波兰苏-17UM3
苏-17H:与“装配匠”G型对应的单座型,后开式座舱盖后的背鳍加宽加高了,以改善气动外形和增大载油量,腹鳍可拆卸。不带外挂时最大速度为M2.17,海平面最大速度为M1.06。机翼外侧挂副油箱和2000千克武器载重时,作战半径为(低-低-低)435公里,(高-高-高)675公里。
苏-20是苏-17的出口型。苏-17在苏联服役不到两年便开始向埃及出口。苏-20与苏-17一样均装AЛ-21Ф-3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区别是设备标准降低了,如“警笛”3全向雷达告警器被换成作用范围较小的“警笛”2。出口到阿尔及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埃及、伊拉克、利比亚和波兰。
波兰的苏-20
苏-22是在苏-20基础上设备进一步简化的出口型。1977年开始向秘鲁出口,然后又销售给利比亚、叙利亚。秘鲁买了48架。苏-22无导航设备,装性能差一些的AA-2“环礁”空-空导弹。秘鲁空军既把它用于对地攻击,又用于空战,但是该机推重比小,不带外挂时推重比仅有0.8左右,故空战性能不太好。苏-22是以苏-17M2为蓝本,但是换装与米格-27攻击机相同的R-29BS-300发动机之外销版,厂方内部编号S-32MK,北约代号“Fitter-F”。
苏-22
苏-22F是苏-17“装配匠”D的出口型,机头下的电子舱稍有修改。装P-29B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为112.8千牛(11500公斤)。后机身直径加大,每侧翼根可带“环礁”空-空导弹。向秘鲁出口的飞机装作用范围较小的“警笛”2雷达告警器,基本上无导航功能,而敌我识别设备又与该国的SA-3地-空导弹不兼容。
苏-22G是与苏-17“装配匠”G相应的出口型,装P-29B发动机。
苏-22M:“装配匠”J,与苏-17“装配匠”H相似,内部载油量达6270升,背鳍角度更陡,出口利比亚。 苏-17“装配匠”B:1台留里卡设计局AL-7F-1-250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9600公斤。
苏-22M3:“装配匠”-G,出口到非华沙条约组织国家,降低了电子设备和发动机的标准。
匈牙利苏-22M3
苏-22M3K:“装配匠”-J,苏-17M1的出口型,出口到利比亚。
利比亚的苏-22M3K
苏-22M4“装配匠-K”是苏-17M4的出口型,安装AL-21F发动机。该机总产量166架,多数装备华约国家,北约代号仍是“装配匠-K”。
捷克苏-22M4K
苏-22U“装配匠-E”基本相当于换装R-29BS-300发动机的苏-17UM,该机总产量45架,北约代号“装配匠-E”。
苏-22UZMK
苏-22的左右机翼下各有3个挂架,机身下有4个挂架,外部总共有10个挂架(苏-7只有7个挂架)。机翼下的中间挂架ПД-62-32是防御武器专用挂架,只能挂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使用Р-62-1MД发射导轨)。内侧、外侧的机翼挂架和机身下挂架全部使用的是ПД3-57MT或MTA型挂架。ПД3-57只能挂1颗炸弹,其最大口径为500kg。为了多挂小口径的炸弹,可使用MБД3-У6-68多弹弹射炸弹架。
前方的一对挂架还可挂载火箭弹发射器。苏-22可选择的炸弹包括П-50-75(50kg)教练弹、ОФАБ-100-120(100kg)杀伤爆破弹、ОФАБ-250-270(266kg)杀伤爆破弹、ФАБ-250M-54(250kg)爆破弹、ФАБ-500-M-54(500kg)爆破弹、ФАБ-500M-62(500kg)高爆炸弹、ОФАБ-250СЗ(250kg)和ФАБ-500СЗ(500kg)减速炸弹、超低空使用的ОФАБ-250СЗН(275kg)、ФАБ-500СЗН(518kg)减速炸弹,以及ФАБ-250M-54、0ФАБ-250-270、ОФАБ-100-120和其他炸弹的减速型,也可携带ЗБ-500型自由降落和减速凝固汽油弹、KMГУ子母弹和РВС-250集束炸弹、ПB-250(250kg)减速炸弹和ЗР-8型8管子母弹布撒器。
苏-22使用的仅有两种空对空导弹为AA-2“环礁”和AA-8“蚜虫”红外型空对空导弹。苏-22虽可用于空战,但由于推重比小,不外挂时推重比仅有0.8左右,故空战性能不太好。
AA-8“蚜虫”红外型空对空导弹
自从1966年首飞,1969年在阿穆尔共青城的“加加林”飞机制造厂投产后,苏-17一共生产了高达2869架,直到1990年才停产。
在苏-17装备的高峰期,该机是苏联空军战术打击和侦察的主力机型,苏联海军航空兵也少量装备。在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苏-17是苏军主力攻击机之一,也是最早进入战区的。苏-17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表现非常出色,是当时苏联空军战术打击和空中侦察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负责空中布雷任务。驻阿富汗的苏-17很快就被苏-17M3取代,战争后期又换成了苏-17M4。苏-17在阿富汗使用的典型弹药是FAB-250和FAB-500通用炸弹,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巢、240毫米火箭。在阿富汗高温高原的环境下,苏-17的载弹量被限制在1000千克以下。
FAB-250
FAB-500
苏-17
苏-17M3/4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与苏霍伊苏-24和苏霍伊苏-25一起用于对地攻击和侦察任务中。为了从其存货中淘汰掉单引擎攻击机,俄罗斯空军于1998年退役了最后一架苏-17M4以及其MiG-23/27机队。
从1980年9月22日至1988年8月20日,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使用了苏-17出口版(苏-20和苏-22)以及过时的苏-7。它们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用途。西方消息人士已经证实,伊朗的F-14击落了21架苏-20/-22。伊朗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F-4“鬼怪II”击落了18架苏-20/-22,伊朗的诺斯罗普F-5也击落了3架。
1991年,在海湾战争期间,由于伊拉克政权不信任空军,伊拉克苏-22的现役有限。 1991年2月7日,在伊拉克空军将其飞机转移到伊朗时,美国空军F-15C用AIM-7空空导弹击落了2架苏-20/22和1架苏-7。联合空军在地面上摧毁了更多或将其撤离到伊朗并再也没有返回。
1981年8月19日,两架利比亚苏-22在第一次锡德拉湾事件中被美国海军格鲁曼F-14“雄猫”击落。一架苏-22在估算的300米(984英尺)闭合距离向其中一架F-14发射了K-13导弹(AA-2),然而该导弹被避开了。这两架飞机随后都被AIM-9“响尾蛇”导弹击落。
K-13导弹
1995年2月10日,两架厄瓜多尔空军幻影F1JA由R·班德拉斯少校和C·乌兹卡特吉上尉驾驶,被指向接近有争议的塞内帕山谷的五个目标。在目视接触后,“幻影”发射了导弹,声称击落了两架秘鲁苏-22A“装配匠-F”,而一架“幼狮”则声称击落了另一架A-37B“蜻蜓”攻击机。然而,秘鲁否认两架苏-22A“装配匠-F”被“幻影”击落,声称其中一架在低空对地攻击任务中被厄瓜多尔防空火炮击中,第二架是由于引擎起火。
2003年8月19日,一架波兰空军的苏-22M4K在一次波兰2K12 Kub“立方体”导弹训练期间被友军火力意外击落。飞机在乌斯特卡附近的波罗的海海岸上空飞行了21公里。飞行员弹射了出来并在水中呆了两个小时后被救起。他后来于2008年1月23日死于C-295M坠毁事故。截至2012年,波兰计划将其苏-22替换为三个无人机中队。截至2014年,波兰空军计划保持苏-22服役。
在赎罪日战争和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叙利亚空军使用苏-20/-22攻击以色列军队。以色列空军击落了数架苏-20/-22。从2012年中期开始,在叙利亚内战中,叙利亚空军苏-22参与了针对叙利亚叛军的作战行动。2017年6月18日,一架美国F/A-18E“超级大黄蜂”交战并击落了一架向美国支持的部队投掷弹药的叙利亚空军苏-22;据制造杀戮的“超级大黄蜂”僚机飞行员说,这名叙利亚飞行员能够弹射出来。2018年7月24日,一架进入以色列领空的叙利亚空军苏-22被两枚以色列“爱国者”导弹击落。
1966年8月2日原型机首次试飞,共生产约2867架。作为苏联第一款可变后掠翼战斗机。苏-17攻击机继承了苏-7战斗轰炸机的坚固耐用和良好的低空操控性,成为前苏联空军真正的战术打击飞机。但相比美国的F-111,苏联的苏17显得并不成熟,甚至来说完全不够格。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同时更换掉前线航空军大批过时的攻击机(如伊尔28、雅克28),新一代可变后掠翼攻击机项目应运而生,由此诞生的便是至今仍在俄空军服役的、对苏联空军有“划时代”意义的苏24战斗轰炸机。
绰号:装配匠-B
空重:1216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6400千克
机长:19.02米
机高:5.12米
翼展:13.68米(全展开);10.02米(全后掠)
机翼面积:38.5平方米
发动机:1台留里卡AL-21F-3加力发动机,最大推力:76.4千牛,加力推力:109.8千牛
最大速度:1.7马赫(1,860千米/小时)
作战航程:2300千米
作战半径: 1150千米
升限:14200米
武器:武器挂架共有8个,其中2个专挂副油箱,其余6个可挂总计4000千克的各类对地攻击武器(如火箭发射巢、240毫米大直径火箭弹、减速炸弹、AS-7黑牛空对导弹等),机翼根部内装2门30毫米NR-30机炮,各带弹70发。(苏-17“装配匠”C)
UB-16-57U 57毫米无制导火箭巢(发射S-5航空火箭弹)、FAB-250通用炸弹、FAB-500通用炸弹、FAB-750通用炸弹和8U69核炸弹(5千吨TNT当量)。(苏-7BM)
S-5航空火箭弹
载弹量:4000千克
乘员:1人
产量:2867架
苏-17
苏-17
苏-17
苏-17与苏-22
苏-22
苏-22
苏-22
苏-24战斗轰炸机:
上60年代初,为增强对北约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苏联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攻击机取代载弹量小、航程短且速度慢的伊尔-28轰炸机和雅克-28攻击机。北约针对苏军强大的地面力量,将大量战术航空兵部署前线,准备在苏军攻击时利用空中优势摧毁其地面装甲部队。为此苏军而言必须先将北约空中力量扼杀在地面,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突破北约严密防空网,进行远程作战的战术攻击机,但限于当时的航空技术,只有采取低空突防的方式。
苏-17攻击机尽管很快就使苏联空军进入后掠翼时代,但苏-17缺点明显,苏联空军不满足于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变后掠翼的优越性。美国的F-111和F-4战斗轰炸机速度快、航程远、载弹量大、火控先进,对苏联空军是很大的刺激,苏联空军提出对新一代战斗轰炸机的要求。
1963年8月,苏联空军正式下达设计要求,计划开发一种能携带小型核弹进行战术核轰炸、具有高速突防全天候作战能力、并可以携带制导和非制导武器对敌方1000千米以内纵深目标实施遮断攻击的新型战斗轰炸机。新型战机是以苏-17飞机为蓝本,制造的新型变后掠翼飞机。1970年1月17日,著名试飞员伊柳申驾驶改进后的首架试验机T6-2I飞上了天空。该机最初称为苏-19,后正式命名为苏-24。
苏-24
1971年,苏-24开始在新西伯利亚的飞机厂成批生产,并于同年12月进行了首架成批生产型飞机的首飞,这也是该机的第7架试验机。1974年年底,首批苏-24开始装备部队。该机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93年,共制造了各种型号1400多架。该机集强击机与前线轰炸机的性能于一身,并在苏联的军事装备史上首次引入了“航空作战系统”这一概念,更因为可携带较重的作战负载而被西方称为“炸弹卡车”。
苏-24
苏-24是前苏联第一种能进行空中加油的战斗轰炸机。苏-24的变后掠机翼的操纵方式比米格-23战斗机的手动式先进,但还达不到美国F-14战斗机的水平。苏-24战斗轰炸机装有惯性导航系统,飞机能远距离飞行而不需要地面指挥引导,这是前苏联飞机能力的新发展。该机装有2门30毫米机炮,机上有8个挂架,最大载弹量为8000千克。苏24还可以搭载小型化的战术核武器,对敌方的纵深目标进行战术核打击。
而在自卫武器方面,该机一般只搭载两枚近距格斗弹,比如R-60和R-73近距空空导弹,并且还有一门备弹500发的23毫米加特林机炮。由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苏联在电子工业方面并不发达,所以当时的苏联战机在航电系统方面相对于美国的战机还是比较落后的。
苏-24是苏联第一种装备有计算机轰炸瞄准系统和地形规避系统的战机,该系统可以在各种条件下使用,依靠地形跟踪系统,可以保证战机在200米的低空,以1.35马赫进行低空突防,极大得提高了苏-24得生存能力,此外,苏-24还装有惯性导航系统,该系统可以让苏-24远距离飞行而不需要地面指挥引导,这是当时苏联战机的新发展。苏-24的服役,极大的增强了苏军的战区进攻能力和战略突袭能力,苏-24可以说是冷战时期苏联战斗轰炸机的代表机型。
苏-24
虽然苏24搭载了当时苏联最为先进的航电系统,但是用于对地攻击的苏24仍然需要飞行员大量的工作量来操作比较复杂的电子设备,因此苏霍伊设计局采用了并列双座的驾驶舱设计来提高两位飞行员的协同操作。
虽然苏24看上去与前苏联的米格23战斗机差不多,但是苏24却是一款实实在在的大飞机。苏24战斗轰炸机长22.53米,最大翼展17.64米,驾驶舱为双座并列布局,该行为悬臂上单翼设计,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机身宽而修长,采用了变后掠翼设计,根据不同突击任务模式,后掠角度可以在16,,35,,45,,69度这四个角度间调节,其机翼后掠角的可变范围为16-70度,起飞、着陆用16度,对地攻击或空战时为45度,高速飞行时为70度。区别于早期型号经典的苏24M动力装置,为两台留里卡设计局生产的al-21F 3A涡轮喷气发动机,额定推力8300千牛,最大加力推力12500千牛。
机内油箱安装在驾驶舱与发动机之间,内装有约九千千克燃油,机身及机翼挂架还可携带四个一千七百五十千克副油箱,最大起飞重量35吨,最大载弹量八吨。可变后掠翼设计两种模式下使得其能以一马赫速度低空突防或以1.3马赫速度高空突防,实用升限16500米,航程2800公里,作战半径1000公里。
苏-24衍生出多种型号,更衍生出作为侦察机及电子作战设计的击剑手E型及击剑手F型机种:
苏-19:“击剑手”-A,初期试验型,后机身截面近似方形,主要用于试飞。大概在1972/73年,苏霍伊提议对苏-15TM进一步进行深度升级,从根本上改善机翼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来提高截击机的性能。最终选择的机翼形状与苏-15TM的双三角翼具有相似的跨度,但机翼面积要大得多(超过+20%),并且前缘类似边条向前延伸,直到进气口边缘,翼尖略微下垂。此时这架飞机和原型相比已经变化太大,于是获得苏-19的全新编号。苏-19M是配备更先进的图曼斯基R-67-300涡扇发动机的苏-19,每台涡轮风扇产生78.44千牛(17,637磅)的推力,这将进一步提高最大速度和加速性能。由于保密工作做的太好,直到80年代末北约才搞清楚用错了编号。西方在整整10年间都使用苏-19指代苏-24,对于苏霍伊来说,没有必要纠正他们。
苏-19
苏-19
苏-24:“击剑手”-B,1971-1983年间制造的苏-24基本型,可携带Kh-23和Kh-28空地导弹;
苏-24M(“击剑手-D”):1981-1993年间制造的苏-24主要改型,换装动力为两台著名的留里卡(Lyulka)设计局研制的AL-21F-3A涡轮喷气发动机,增加了可伸缩加油探头和数字导航以及激光指引系统,增加了武器携带种类。
苏-24M
苏-24M2(“击剑手-D2”):苏-24M型的21世纪改良型号,换装苏-27IB的导航攻击与火控系统,增加使用多种精确制导空地导弹和R-73格斗导弹的能力。2007年初,两架苏-24M2已经交付使用。俄军将24架苏-24M升级到M2标准。
苏-24M2
苏-24MK(“击剑手-D3”):出口型,性能遭削弱,80年代末期出口至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及叙利亚;
驻利比亚的苏-24MK
苏-24MR(“击剑手-E”):侦察改型,主要是用于前线战术侦察,飞机头部下有一小整流罩,飞机上加装电子侦察设备。其侦察系统能自动或手动执行指定工作。MP型保留携带空对地导弹的能力,其中65架由M型改进。由于加装了外挂物,速度有所下降。
俄罗斯的苏-24MR
乌克兰的苏-24MR
苏-24MP(“击剑手-F”):电子作战型,加装电战系统、干扰荚舱。产量极少,只有20架。本型可从外观上发现机鼻下、座舱后上方、进气道与垂直尾翼两侧都有电战系统的特殊天线,主要为电战用途。苏-24MP可挂载四枚R-60空对空导弹(AA-8)自卫,并有30mm GsH-23-6机炮。
苏-24MP
苏-24MP
苏-24首次被派驻苏联国外的纪录,则是在1979年被派驻到当时东德的击剑手B型。其后最为西方媒体频繁报导的则是于1984年被派到阿富汗进行作战任务期间。后来苏-24更于1989年少量出口至利比亚,及其后的伊拉克。目前相信直到2004年还有约800架该机种在俄罗斯空军中服役,包括其中约550架改为担任战略任务。如今,俄罗斯空军中仍有约280架苏-24服役,目前服役型号主要是苏-24M和苏-24MR、苏24MP。余者皆被封存或送入了博物馆。2020年,俄军宣布,新型战斗轰炸机苏-34将接替苏-24。
此外,装备苏-24的国家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阿塞拜疆、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利比亚、叙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大部分苏-24仍然现役。
1975年11月,苏联海军“警戒”号护卫舰政治委员瓦列里·萨布林少校鼓动部分官兵在舰上哗变。得知“警戒”号叛乱的消息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自下达手令:“炸沉它!”首先接到命令的苏联第15航空集团军遂出动最新式的苏-24战斗轰炸机,与雅克-28截击机、图-16轰炸机等组成攻击机群追击、拦截“警戒”号。11月9日上午10时30分,以苏-24为骨干的攻击机群发现目标并开始攻击,没想到第一批炸弹却误炸了一艘民船和一艘担任追击任务的巡逻舰。最后,“警戒”号在瑞典与苏联交界水域被苏-24的230千克炸弹和30毫米炮弹击中,方向舵被卡死,只能在水面上打转。海军陆战队突击队趁机登船,叛乱官兵投降,“警戒”号重新回到苏联控制之中。
警戒号与萨布林少校
2000年10月17日的上午,美国海军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距离俄罗斯海岸线300海里的日本海参加演习训练的时候,俄罗斯派出了两架苏27与两架苏24前往侦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俄罗斯两架苏24不仅突破了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圈,更是多次从美军小鹰号上空以60米的高度高速掠过,让小鹰号航母乱作一团,甚至美军第一时间弹射的还是徘徊者电子对抗机,直到美军官兵看了半个小时苏24与徘徊者的一对一搏斗之后,美军的F18才弹射升空,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
2015年9月,俄罗斯空军包括苏-24在内的多种军用飞机进驻叙利亚,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打击ISIS。2015年11月24日,一架疑经过土耳其领空的俄罗斯苏-24遭到土耳其空军的F-16战斗机击落,飞机坠毁在叙利亚境内,机上乘员跳伞后疑遭到叙利亚土耳其旅的攻击,一名飞行员死亡,另一名飞行员被俄罗斯武装救回。
以苏-24M为准:
绰号:击剑手
空重:223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43755千克
机长:22.53米
机高:6.19米
翼展:17.64米(全展开);10.37米(全后掠)
机翼面积:55.2平方米
发动机:两台AL-21F-G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X8300公斤(81.34kN),加力推力:2X12500公斤(122.5kN)
最大速度:1654公里/小时(1.35马赫)
作战航程:2775千米
作战半径:700千米
升限:11000米
武器:一门23毫米 GSh-6-23M加特林机炮,装弹500发;导弹 9个武器挂点,载荷8,000公斤,R-60MK短程空对空导弹,R-73E短程空对空导弹,Kh-23M空对地导弹,Kh-25ML空对地导弹,Kh-31A反舰导弹,Kh-29L/T/D激光导引对地导弹,Kh-59ME空对地导弹,Kh-28反幅射导弹等等;炸弹 KAB 500KR,KAB-1500KR,FAB-500T,OFAB-250-270等航空炸弹,RBK-250, RBK-500集束炸弹,ODAB-500燃料空气炸弹等等
Kh-59空对地导弹
Kh-28反幅射导弹
载弹量:8000千克
乘员:2人
产量:1400多架
苏-24
苏-24
苏-24
苏-25攻击机:
二战后,苏联空军和美空军一样,把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在了飞行速度高、机动性好、主要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机身上,而攻击机则备受冷落!苏联在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几乎就没有认真研究过攻击机,于前苏联核战略思想不同,其苏联空军和防空军的航空装备发展战略相对而言比较保守,苏联空军和防空军一向采取跟踪战略而不是对策战略,就是美军研究什么飞机,自己就研究什么飞机,一般不别出心裁的研制作战前景不明的作战飞机。
在1956年,苏联废止了并退役了攻击机此款机种,并将攻击机的任务整合至战斗机内;同时苏联推动全喷气战斗机编制阵容,这个结果却让密接空中支援任务造成了负面影响。
到了1960年代,基于越南战争的实战经验和中欧战场反坦克的要求,美国空军启动研制的A-10攻击机,以航炮为主要火力,也具有挂载各种炸弹、导弹、火箭弹的能力。苏联一方面追踪美国研制动态,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反装甲和一般对地攻击,简单、结实、可靠、低价、高效、多用,具有良好的出动力和战场生存力的飞机,尤其要能够抵御战场上各种轻武器火力射击。正是着眼作战需求和与美军对抗,苏联于1968年重启了新一代喷气式攻击机的研制。
A-10
苏霍伊设计局设计苏-25的团队由工程师奥列格·谢尔盖耶维奇·萨莫洛维奇组成的团队负责,这位工程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从军,并担任过T-34坦克车长。从他的实战经验,提出了新型攻击机的初步技术构想:要有足以保护飞行员与主要飞机零件可以承受穿甲弹与火箭破片攻击的结构。可以在未整地飞行跑道上起落的能力(奠定了苏-25的小短腿大轮胎基础)。可以在短暂时间整备便备出勤。飞行控制容易。
1975年2月2日,苏霍伊首架代号为T-8-1原型机第一次试飞成功。T-8-1攻击机装两台RD-9无加力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4500千克。机上装组合式双管机炮,炮管可由飞行员控制向下偏转。1975年12月26日,苏霍伊编号为T-8-2的2号原型机首飞成功。该机也安装RD-9涡喷发动机,机炮炮管为固定式。后来T-8攻击机的1号和2号原型机都改装了推力更大的图斯曼斯基R-13-300无加力涡喷发动机,为了适应新的发动机,飞机的发动机短舱尾部也经过修形。1976年,T-8攻击机安装R-195涡喷发动机的生产型试投产。1978年5月到1980年12月间,共有7架T-8攻击机参加苏联国家鉴定试飞,其中两架被送到阿富汗战场在实战条件下进行作战性能测试,并在战地条件下出动100次,其中实际作战出击30次。最后,飞机经苏联国家鉴定试飞之后决定正式投产,并定名为苏-25。
在整体的外形设计上,苏25型攻击机采用的是高悬臂上单翼的机翼布局,机翼的整体为梯子型设计,在机翼的前端拥有一个大约为20度的后掠角。在这款飞机的座舱及机翼前端的机体,以及机翼到垂尾之间的机体内为两个部分的油箱所在处,总共可以搭载大约5600升左右的航空燃油,并且在两侧机翼下还可以各搭载一个副油箱,每个副油箱的油料容量大约为850升。而苏25型攻击机座舱采用的是“K-36D”型弹射座椅,这一型号的弹射座椅能够在零高度、零速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有效的弹射性能。
苏-25
苏-25是单座、双发、直翼、下扫液气面布局的战斗机。该机的翼展近15米,全长约15米,翼面积约30平方米。内部容纳一个30mm的GSh-30机炮和多种不同类型的导弹和炸弹,包括Kh-25雷达制导空对地导弹,Kh-29炸弹和R-60近距空对空导弹(AA-8)。反坦克能力强,机翼下可挂载"旋风"反坦克导弹,射程10千米,可击穿1000毫米厚的装甲;低空机动性能好,对坦克和士兵来说是绝对的死神。可在载弹情况下,在低空与武装直升机米-24协同,配合地面部队作战。
苏-25
"旋风"反坦克导弹
苏-25的机身外壳采用了钛和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其发动机是两个Turmanski R-195涡扇发动机,可提供约15,000磅的推力,最大航程达到1,200千米,最大航速可达950公里每小时。该机的操作高度约为7,500米,滞空时间约为3小时,并可执行任何天气条件下的任务。
苏-25的底部有一个改进的装甲底板,重量约为760公斤,防止地面武器的攻击。在引擎部分有一些防弹板,而座舱的底部和侧面也有钢板保护。装甲厚度10-24毫米,驾驶座后方则有一片厚6毫米的钛合金护甲,飞机的挡风玻璃材质则是厚度达55毫米的防弹玻璃。防护装甲让驾驶座可抵抗12.7毫米的枪弹攻击,最厚区域则可防御30毫米航空机炮弹药。该机具有重载、超载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复杂的战场环境,战场生存能力非常强。
苏-25攻击机的机载电子系统颇为简单,机头风挡下面装有激光测距器及目标标识器,风挡前面及尾翼下部均有SRO-2敌我识别系统天线。机载“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的天线位于垂直尾翼的上部。该机机头的顶部装有拍摄对地攻击效果的录像设备。飞机座舱内安装自动驾驶仪和简单的导航系统。苏-25没有用于夜战的红外线夜视系统,在恶劣的天气下,其打击效能大减。在对地攻击时,只有靠飞行员的观察和经验发现和攻击目标,飞行员的经验对攻击的准确度有很大的影响。
苏-25攻击机曾有多种改进型号。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后,苏军对苏-25攻击机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推出了苏-25T、苏-25TM、苏-25TK等一系列新机型。
苏-25A:单座近距支援攻击机,其出口型为苏-25K。T-8原型机在竞争中获胜后,1977年苏霍伊设计局在第三架原型机T-8-3上进行了预生产的改进,包括将T-8-1/2机腹下的机炮舱去掉,机炮收进机身中。发动机短舱进气口加大,以适应新的图斯曼斯基R-195发动机;去掉了机翼翼刀,并改用高度较小的翼下挂架。垂尾顶部增加了雷达告警接收天线,水平尾翼由原来的下反角改成上反角。由于这些改进使苏-25的列装时间延误了3年,飞机单价也增加了,当年的价格是5800万卢布。苏-25A的生产结束于1989年,共制造330架。
苏-25UB:串列双座教练型飞机,装有全套导航攻击系统用于武器训练,飞机高度增加到5.2米,换装了新型的敌我识别器,机载武器部分保持不变。由于增加了一个座舱,在一些细节处作了改变,一是去掉了后视镜,并增大了前风挡面积;二是去掉了机身左侧的折叠登机梯;三是为了保持稳定性,增大了垂尾。其出口型为苏-25UBK型。
苏-25UB
苏-25UT:未装武器系统双座教练型飞机(又称:苏-28)。1985年8月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机长为15.36米,只少量生产。1989年参加巴黎航展时的编号为苏-28。
苏-25UTG
苏-25UTG:舰载双座型攻击机,该机与苏-25UT基本一样,在机身下加装一个拦阻钩,用于着舰飞行试验。1989年11月1日,该机在苏联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试飞,成为继米格-29K和苏-33之后第三种在该舰试验的舰载飞机。该型机最初生产了5架,1992年初又生产了5架。
苏-25BM:试验用拖靶飞机,“BM”是俄语拖靶之意。该机与苏-25A基本一样,机翼下增加了挂架,可携带用于战斗机驾驶员导弹训练的由火箭推进的靶机。为了减轻重量,去除了机炮。该型飞机总计生产了50架。其出口型为苏-25BMK攻击机。
苏-25K:专供出口型飞机,是一种降档型,安装较老式的IFF天线,并且不能发射空地导弹的攻击机型号。
捷克的苏-25K
苏-25K
苏-25KM:为苏-25K改进型号飞机,该机由以色列Elbit集团和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航空制造公司合作的,在苏-25攻击机的基础上实施“蝎子”计划研制完成。以全新的电子作战系统装备取代苏-25K型原有装备,其中包括玻璃座舱、武器及导航系统。
苏-25T:为全天候型攻击机,该机出口型为苏-25TK攻击机,最后定名为苏-39攻击机。
苏-25T
2002年,俄罗斯推出苏-25SM型攻击机,该机更换了武器和航空电子系统,具备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发射高精度武器的能力。其机载“雪豹”瞄准导航系统可将武器使用的准确性提高近2倍,将导航精度提高9倍。新信息显示系统和瞄准指示装置,改善了飞行员操作条件,作战效率提升了1.5倍。机上还安装有“标枪”雷达、“粉彩”雷达告警接收机、电子对抗套件和新火控系统,可挂载更先进的R-73E红外空对空格斗导弹。
苏-25SM
苏-25SM3:为苏-25SM型的航电系统升级版飞机。采用新一代光电瞄准系统和无线电电子防护系统。新光电瞄准系统由电视摄像机、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组成,能在各种恶劣气象条件下探测到目标,并进行跟踪,作用距离达8千米,精度达0.5米。系统中的激光测距仪不仅能测定载机到目标的距离,还能照射目标,引导装有激光自导头的导弹和炸弹攻击目标。
苏-25SM3
1981年,苏联空军投入近50架苏-25攻击机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在战争期间,每架苏-25攻击机平均每年出动360架次,差不多每天一次,保持了很高的持续出动率。苏军使用苏-25攻击机执行对地密集打击的任务,而且在该型攻击机上配备的“装甲驾驶舱”已被验证足以有效抵抗阿富汗圣战士使用的对空大口径机炮的射击,并且有效威慑地面的敌人。战争后期,为了对抗美国秘密支援阿富汗游击队的FIM-92防空导弹(即毒刺导弹),苏军在苏-25攻击机上加装了热焰弹、金属箔条等反制装置。
伊拉克在198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入了苏-25攻击机,并投入两伊战争。在整场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共出动战机对地攻击1500多次,而苏25在这些任务中出场率高达1100多次,但到了海湾战争时,在美军主导的西方联军对伊拉克进行降维打击的情况下,苏25就真的不行了。空地一体的联合作战令苏25这种仅能攻击地面的战机捉襟见肘。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空军继承了多达560架苏-25,其中包括80-90架苏-25UB双座教练机,这些苏25大多是于1986~1991年间制造的第9和第10批次的晚期量产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俄罗斯苏25的利用率都非常低,更有大批苏-25被直接转入封存,不过自2010年以来,随着俄军强化训练体系并积极参与境外的军事行动,依旧涂着红星标识的苏25迎来了新的服役高峰时期。
当前,俄空军大约拥有130~140架单座苏-25和25~30架双座苏-25UB,它们列装了多个前线航空团。其中,第侣强击航空团(2个中队)驻切尔尼戈夫卡,第37混成航空团(1个中队)驻克里米亚的近卫军村,第266强击航空团(2个中队)驻奥洛维扬纳亚,第368强击航空团(2个中队)驻布琼诺夫斯克,第960强击航空团(2个中队)驻滨海阿赫塔尔斯克。而之前于2009年12月解散的著名的第899“奥尔善斯基”强击航空团也在2017年恢复编-制,目前拥有24架苏-25单座和双座机,驻扎在俄罗斯中部的布图尔利诺夫卡。俄军对苏25的技术升级大约始于2005年,升级后的型号加上SM的后缀。这一工程至今仍在进行着,而且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持续提升着“蛙足”的戰斗力。
2015年俄罗斯空天军开始大量装备苏-25CM3攻击机,目前已服役超过10架。在继承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存能力等优势基础上,苏-25CM3攻击机升级并拥有了更强战力。从武器上看,这款攻击机新增了诸如反雷达导弹和制导航空炸弹等新式武器,由于拥有先进瞄准器,其打击精确度得到显著提升。
苏-25CM3
目前,装备苏-25系列攻击机最多的三个国家是俄罗斯(200多架)、白俄罗斯(40架)和朝鲜(34架)。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如阿塞拜疆(约20架)、亚美尼亚(15架)、保加利亚(14架)、秘鲁(18架)、土库曼斯坦(31架)、乌克兰(31架,2018年数据)。
俄乌冲突中,Su-25成为了各军攻击敌方阵地的最优攻击机,凭借其皮糙肉厚,出勤率高,维修方便且攻击能力强悍的特性,在被制造出快50年后,这位蛙足大爷仍活跃在现代战场上,而由于其战术的特殊性,也很难被其他的现代战斗机取代,蛙足的历史一定会走得更远。
苏-25攻击机十分强调皮实和战场生存力,在紧急情况下,用普通汽车用柴油也能飞。当然这样对飞机发动机很不利,只能用4小时,过后必须马上大修。不过苏-25还是采用油耗和红外特征都较高的涡喷发动机,在这点上,苏美的技术差距一目了然。缺乏空战能力更使苏-25难以得到经费拮据的国家的空军的重视,充斥市场的从一线退下来的大批战斗机加装对地攻击能力后,更加加深了苏-25的困境。
总体而言,苏25攻击机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攻击机,它在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等国家的武装力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苏25攻击机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多功能性和耐用性,使其成为适应各种战斗环境的理想选择。苏25攻击机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专门用于打击地面目标的攻击机,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包括对敌方装甲车、建筑物和人员的攻击。
绰号:蛙足、乌鸦、梳子
空重:931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7600千克
机长:15.53米
机高:4.8米
翼展:14.36米
机翼面积:33.7平方米
发动机:2台R-195无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44.18千牛(4508千克)
最大速度:0.82马赫(975千米/小时)
作战航程:1000千米
作战半径:560千米(载弹2000千克,高-低-高)
升限:7000米
武器:一门30毫米 GSh-6-30M加特林机炮;翼下8个载挂点,可载挂武器:Kh-23/25/29空地导弹,航炮吊舱,火箭弹,炸弹等;最大载弹量4400千克
载弹量:4400千克
乘员:1人(单座型)/2人(双座型)
产量:600多架
苏-25
苏-25
苏-25
苏-25